沈帥青:港推長者iBond 政府派利市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6/02/23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明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,人人期望有iBond,但盛傳的新賣點,更是「長者iBond」。專為老人而設,可謂向長者多派利市錢,在這低息、難找穩健投資年代,更是少少無拘、多多更益善。

通脹掛鈎債券(iBond),已成為近年財政預算案的例牌菜式,港人預期財爺在明日的預算案之中,將公布新一輪iBond,但港府已放風,將有新花款:並非人人可認購,一款專供65歲或以上人士而設的長者iBond。

據指,這款首次推出的長者iBond,息率同樣與通脹掛鈎,與普通版iBond不同的是,它不能在二手市場買賣,即只能作收息之用,但更優勝的地方,則是就算通脹甚低,也會有最低的2厘保證回報,較現行普通版的保證最低1厘為高。

專為長者而發行的債券,如今確有市場,例如在英國,去年就有推出名為「65+ Guaranteed Growth Bonds」的定息債券,只供65歲或以上國民申請,一年期的息率為2.8厘,3年期更有4厘,息率遠勝於市面只得約1.5厘的普通債券,結果反應極為熱烈,認購人數破百萬,金額衝破130億鎊,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熱賣的投資產品!

當然,英國政府突然推出長者債券,背後大有原因,去年底當地的大事,就是國會大選,長者債券就被稱為是政府以公帑討好年長選民的措施,而在大選過後,英國政府亦沒有再發行類似債券。

如今港府將推出的長者iBond,不難想像,亦會予人有類似意味之感,尤其在近年,政府被斥未能照顧老人、退休保障不足等,如今向長者派派利市錢,保證每年有最少2厘回報,雖不會是大金額,但也是作為「關顧」老人措施之一,以緩減社會怨氣。

且在這年代,最需要穩健投資的人,不正是長者?相比年輕人,大多數長者已沒有收入或甚低收入,對財政的不安全感更大,渴望有投資回報,以幫補晚年生活,惟如今要找穩健投資,確實不易。

在過往年代,存錢進銀行,可能還有幾厘回報,但到了現時,息率趨近零,已談不上有回報;若是投資股票,則面對現今市場波動極大的局面,擔心隨時損手爛腳,回不了本;甚至乎是近年不少港人熱愛的人民幣定期存款,亦因人民幣近來不停貶值,隨時貶值幅度還大於息率,得不償失。

事實上,如何讓長者有穩健投資選擇、在晚年有較穩定收入,成為政府的難題,高官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,便曾在今年初提出設立「公共年金」,讓有一定資產的長者,把部分錢交給政府投資管理,例如有100萬元資產的長者,交由政府進行投資後,若有5%回報,則每月可取4,000多元。

計劃概念雖理想,但如此大型的計劃,一來難以短期成事,二來更大的問題,在於是否能每年有理想回報?相信政府部門更會視之為包袱、燙手山芋,擔心回報不理想時被罵,不願接手。

長者版iBond,規模自然小得多,就算發行金額過百億港元,但面對全港約100萬人的長者,每人可認購的金額亦不多,只是對於政府來說,勝在推行難度低得多,代價相對有限,且計劃不複雜,短期就可推出,故此便有不少人建議港府,應把認購額度盡量提高,以求讓每名長者能認購更多,如至少一人有5手等。

在人口老化、長者愈來愈多的社會,為他們設立專門iBond,既是回應經濟需要,多少也更有出於政治需要,起碼能得到長者的一些掌聲。長者版iBond,與普通iBond一樣,成為日後每年財政預算案出現的措施,也是不難預料?

撰文 : 沈帥青